從空中俯覽鄖陽區,前擁澄澄綠水,后倚連綿青山。通訊員 姬廷順 攝
秦楚網訊(十堰日報)記者 閔波
青山行不盡,綠水去何長。行走十堰各處,滿眼都是綠水青山。這里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盛世美顏”,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
十堰牢記囑托,守護一庫碧水,筑牢生態屏障,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讓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用實際行動唱響綠色低碳發展的“漢江之歌”。
一庫碧水,書寫綠色生態答卷
一庫碧水是十堰的資源稟賦,保水護水是十堰天大的事。
十堰擁有河流2489條,每一滴水最終都將匯入丹江口水庫。十堰境內的水域面積占丹江口庫區水域總面積的60%,在十堰境內的庫岸線占總長的76.4%。
河流眾多,庫區面積大、風險點位多、管控岸線長。為了“不讓一滴污水流入庫區”,十堰不計代價,堅持不懈保生態、護水質,推動環境質量穩定向好。
鄖陽區城關鎮污水處理廠改擴建項目地上花團錦簇,地下設施深埋,項目建成后將是十堰市乃至丹江口庫區上游地區第一座地下大型污水處理廠,同時是南水北調中線最先進的污水處理廠。“項目采用國內最先進的污水處理技術,污水處理效果可達到新生水標準。”市環境科學研究所相關負責人說。
目前,全市建成119座城鎮污水處理廠、1967座農村微動力無動力污水處理設施、2570公里污水管網。在世界上通行的30種污水處理方法中,十堰實施了其中26種,被譽為“全國污水處理技術富集地”。
統籌治理174條支溝,疏通“毛細血管”。成立十堰生態環境集團公司,推進廠網一體化工作,形成全市“一張網”。河湖長制工作獲國務院激勵,“五河”治理成為全國城市內河治理典范。
整合力量,組建生態環境警察支隊、水質聯合巡護隊,開展專項巡查,提高風險處置能力。組建京堰節水愛水護水志愿服務聯盟,推動北京和十堰共同當好“守井人”。成立“小水滴”等守水護水志愿服務組織,常態化開展守水護水志愿服務。
搭建平臺,建成丹江口庫區水質安全保障指揮中心,8個智慧監管系統全天候運轉,“天羅地網”多維度實時在線監控。
治水必先治山。管住斧頭、守住山頭、護好源頭,全市水土保持率達82.7%,森林覆蓋率達73.8%,林地面積全省第一。
多年監測數據顯示,丹江口水庫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標準及以上,累計向北方調水超610億立方米,獲評國家首批“中國好水”水源地。
流域共治,鋪展“只此青綠”畫卷
在監測的109項指標中,丹江口水庫有106項常年是國家Ⅰ類標準,僅有總磷、總氮、高錳酸鹽三項指標未達到Ⅰ類標準。
水的問題,根子在岸上。
茅塔河小流域是全省小流域綜合治理5個試點之一。茅塔河流入的泗河,是丹江口水庫的重要水源。如何實現“氮盡磷絕”?我市開出“生態脫氮溝”這個治療秘方。目前,茅塔河流域已建成脫氮溝11條,總長1168米,脫氮率在75%以上,有的可以達到90%。
推動生活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全達標。以16條支溝治理為重點,對264公里雨污管網、23家企業、26個排污口進行全面排查,健全“溝、岸、戶”治理體系。采取政府籌資、村民投工投勞方式,啟動28處10戶以上集中居住區微動力無動力污水處理設施、40公里配套管網建設。
在流域范圍內設置7個水質監測自動站,每4個小時就會自動上傳一次數據。一旦發現哪個點位的水質情況有波動,就會馬上啟動預警系統。
農村垃圾回收處理方面,初步建立起“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區處理”的清運處理鏈。推動以氣代“薪”,實行分布式燃氣入戶,轉變村民生活方式。
按照“一村一品”“多村一特”,整合耕地、林地、閑置房屋等鄉土資源,11個村成立鄉村運營公司,形成利益共同體,帶動農戶在家門口創業就業。
茅塔河小流域綜合治理過程中,積極探索面源污染治理、污水垃圾處理、鄉村治理等,形成農村污水治理“五統一”模式、生態脫氮溝讓“肥水變瘦”、以氣代“薪”轉變生活方式、支溝治理“溝岸戶同治”、鄉村運營盤活“三資”收益“三金”等5項經驗做法,入選全省小流域綜合治理技術指引方案。
“小河清”才能“大河凈”。一條山溝就是一個小流域,就是一個小的生態系統,是匯成丹江口水庫這條“大動脈”的“毛細血管”。
流域共治,美景共享。十堰明確以流域綜合治理統籌經濟社會發展,今年將在茅塔河小流域綜合治理省級試點基礎上,在其余8個縣(市、區)各選擇一個市級試點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聚焦水的源頭、污染的源頭,因地制宜、因河施策,打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有效路徑,努力實現山青、水凈、村美、民富有機統一,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小流域治理十堰經驗。
產業向“綠”,繪就美好發展藍圖
如何牢牢守住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是十堰面臨的首要命題。十堰以“綠”起筆,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用生態環境提升發展優勢,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生態先行,點綠成金。圍繞打造“山水車城、宜居十堰”,突破性發展“一主四優多支撐”現代產業體系,系統推動城市和產業集中高質量發展,十堰成功入選全國首批碳達峰試點城市。
“這里有全球最快的瓶裝水生產線,每小時可生產8.1萬瓶。”農夫山泉湖北丹江口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已建成21條生產線,年產能達530萬噸。
以水為媒,十堰飲料產業集群迅速形成。竹溪縣丹霞山芙絲(湖北)飲品有限公司每天生產高端礦泉水近40萬瓶。房縣黃酒全產業鏈產銷值去年突破30億元。燕京啤酒、北冰洋汽水、華潤怡寶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相繼入駐。全市綠色食品飲料綜合產值預計到2025年將突破1000億元。
形成以現代汽車、裝備制造為主的綠色制造工業。乘用車從小到大、商用車邁向中高端、新能源車快速成長,新能源汽車產量占全省30%、出口占80%。建成國家級產業集群3個,省級產業集群7個,十堰智能裝備產業入選全省首批戰略性新型產業集群。遠景動力一期投產并納入全省新型儲能電站示范,昊朔二期投產,萬潤系磷酸鐵鋰產量居全國第2。建成5G全鏈接工廠11個,數量居全省第2。房縣鑫資集團線路板綜合處理、小家電拆解資源利用能力居全國第1,再生鋁產能(20萬噸)位列全國第一梯隊。
形成以武當山和丹江口水庫為主的全域生態旅游業。漢江休閑觀光帶、城郊生態游憩帶、竹房綠色度假帶、大武當健康養生區等基本建成。
形成以秦巴山區特色農業產品為主的現代農業。打造武當道茶、丹江口翹嘴鲌、房縣黑木耳、竹山綠松石等26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首單取水權交易在中國水權交易所落地,發放碳林貸6.1億元,綠色貸款余額達486.9億元,建成綠色工廠9家、環保標桿型企業13家。
城市空間不斷優化,中央商務活力區、車城路片區加快更新,武當新區正謀劃建設,攥指成拳做好“山、水、城”協調發展文章。
藍天碧水綠滿城,移步換景皆成畫。美麗十堰生機盎然、萬物并秀,綠色低碳發展奏響和諧樂章。